寒潮冰雪下,石平川基金项目格外热火朝天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2016-01-29
寒潮冰雪下,石平川基金项目格外热火朝天
——我队石平川省基金项目部野外编录组寒潮天工作日志
编者按:1月21日—25日,我省范围内悄然迎来一轮历史性寒潮,骤降的气温和时雨时雪的异常,给工作和生活添了不少堵。在大队应对寒潮及雨雪冰冻天气工作的有力保障下,由杨仲可、汪晓龙、吕豫辉、卓振组成的石平川省基金项目野外编录组同钻探班组一道,在严寒风雪中坚守地质找矿一线,干得热火朝天,并传来“深夜见矿”的喜报。请随同小伙子们当天的工作日志,一道感受点赞他们平凡岗位中那份难能珍贵的不平凡。
1月21日,星期四,中雨转大雪
7:30分,寒潮来临的清晨,黯淡无光。在闹铃的急促声中,编录组的技术员舍下温暖的被窝,简单的洗漱就餐后,打开手机APP再次查看未来几个小时内天气变化趋势,在征得项目部同意后,一边相互检查背囊中编录所需的物件,裹上鲜红色厚重的御寒服,套上长筒迷彩雨靴,一边相互提醒叮嘱着寒潮冰雪天野外工作的注意事项。而后,不加犹豫的一头扎入随狂风摇曳的雨雪中,一步一留心地前往钻探施工平台。
9:20分,顺着在山坡土丘上临时凿出的台阶泥泞而上,与平日的速度比,多挣扎了近半个多小时才到达钻机施工平台。天气瞬息骤变,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似乎在顷刻间就让放眼可见的一草一木都穿上了新年素装。同行的年轻技术员天真兴奋的似收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几乎忘却了一路来的疲惫与寒冷。收起玩心后,大伙分工有序,一组在向钻探班长了解上个班次的钻进情况的基础上,仔细查阅相关记录表;一组则按规仔细巡查安全生产隐患点,上紧安全生产警钟的发条。
9:40分,夜班进展顺利,钻头有力,进尺正常,取出后待编录的岩芯整齐划一地有序排列着,可正要编录时,才发现异常的低温已将编录用的红油漆冻得似铁坨。放心不下临时堆放区里一摞摞挨冻的岩芯,乘着钻机平台上炉火暖漆的空闲,编录组掸开七八公分厚的积雪,细心核验这一根根来之不易的宝贝疙瘩。
12:30分,完成上午最后一根岩芯的编录,规整地做上红色标记后,久曲未伸的小腿有些发麻。编录组收拾好装备,与钻机班长确认当前回次的钻进一切正常,叮嘱机台安全员就安全生产继续保持高度警惕性后,揣着空辘辘的肚子踏上返回驻地的湿滑小道。前后搀扶着,踏着白雪一步一试探地慢慢往山下挪,走出不过十来米再回头望,黑色篷布撑起的钻探平台已模糊在皑皑飞雪之中。
19:00分,夜色早已茫茫漆黑,狂风卷起的残雪肆意敲打着窗户,寒意不时袭身。完成当天的技术资料整理,并就上午所取岩芯中所见的矿化蚀变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后,编录组的年轻技术员们终于回归温暖的被窝。矿区的夜,没有城市的灯火阑珊,虽少了喧嚣热闹,却添了几分宁静安逸。眼皮渐沉,随心如梦。
23:00分,“矿,是矿,我们打到了!”惊喜粗犷的喊声随着手机话筒从钻机平台传出,兴奋的劲头感染着电话两头的技术员们。编录组随即起床,在同钻机机长进一步核实情况,并经项目负责首肯后,穿戴披挂,靠着强光手电筒的光束引路,义无反顾地冲进零下十多度的风雪夜中。眉毛挂着雪花,脸颊冻得通红,还滑了好几跤的年轻技术们,一路踉跄地终于达到钻探平台。在放大镜下,岩芯中夹着的点点钼金闪着漂亮的光芒,机台马达的轰鸣声似乎也在为大伙呐喊助威。忽明忽暗的高瓦数白炽灯下,机台班组把控着钻机继续钻进,编录组的相关记录及汇报工作也在马不停蹄。那晚,雪越下越欢快,成片成片的洁白更映衬出十一队地质人身上那抹红色的鲜艳。
1月22日,大雪
01:38分,编录组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在等到下一回次岩芯提上来,反复确认矿化裂隙减弱后,才放心地撤回驻地。此时的风雪显得特别浪漫,心里美滋滋的编录组不时聊着放大镜下的那点点钼金,说笑声在夜色中漾出波波涟漪,暖了身,更暖了心。
02:25分,美美的心情让返途的脚步变得更加稳当欢快,顺利回到驻地的编录组顾没有休息,而是将先前的见矿情况加之整理分析,如实记录在案……睡前,心里头突然感慨:“酷暑严寒,山野丛林又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成绩,敢于天公试比高,找到矿,找大矿,才是吾辈地质人该挑的重担。”此时,窗外的飞雪,似乎更大了。(矿二院 吕豫辉)
版权所有: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 备案号: 浙ICP备16006943号
CopyRight© 2018 11th Geology Team Of Zhejiang Provinc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