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报国
分享到

“黑科技”亮相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实战 温州地质“智慧”获院士点赞

  作者:陈斌    来源:本站    2020-05-11    

AR单兵实施互动“云”指挥系统、多平台激光雷达测量无人机、倾斜摄影无人机系统、地质边坡雷达监测系统……近日,2020年度温州市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应急调查演练,在瓯海区泽雅镇上潘村举行,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展示了一批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黑科技”,为一方百姓架起地质灾害应急“防护网”,提供“智慧精准”的技术支撑。

此次演练是由温州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主办,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承办,百余人参演参训。中国移动瓯海分公司通过5G+AR技术,为演练提供通讯保障服务。 

演练从被动的防治转为主动的管控 

此次演练地点——上潘村原是温州市“有名”的地质灾害隐患多发点之一,经过地质灾害隐患治理“除险安居”三年行动的有效治理,已达到村民安居50年标准。

演练以模拟上潘村地质灾害点因持续降雨和强降雨,山体出现群发性裂缝为预设情景,重点围绕地灾应急调查、应急监测、环境污染应急检测、专家远程预警研判等多个关键环节,涉及政治动员、队伍集结、野外综合调查、后勤保障、通讯保障及舆论引导等十余个科目。为了真实反映“灾难发生时的真实情景”,演练指挥部还预设了现场停水停电、公共通讯网络中断等突发“难题”,不断增加演练的真实性和难度系数,全方位检验应急程序的合理性及应急突击队的综合素养能力。

“接到应急响应命令”后,省第十一地质大队派出多组应急突击队,携带AR单兵实施互动“云”智慧系统,多架无人机等“黑科技”开展巡查监测,快速扫描获取危险区域高分辨率图像数据,通过5G网络实时将现场动态灾情第一时间图传回现场指挥部,并与异地专家组跨平台协作,辅助指挥决策,改变以往“双腿+肉眼”监测的方式,为应急救援工作争取时间。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练一改过去的“点对点”模式,重点突出风险区块的排查,由被动的防治转为主动的管控。同时,还首次将次生灾害中或引发的环境污染因素纳入演练环节,派出生态环境检测监测应急分队,对所涉区域相关生态环境指标,展开检测。

金振民院士点赞温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此次演练还得到了温州市首家地质学院士专家工作站——金振民院士专家工作站提供的技术督导,并通过“云”直播,供百姓在线观摩,加强地质灾害群防群治的科普教育。中国科学院院士金振民教授点赞此次演练成果。

金振民提到,温州地形地貌决定了是个多灾地区,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将多年来的研究结果与温州实际联系,组织提前进点,加强防灾减灾,并将这一基层经验转化为理论,出版了《浙东南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一书,国内好几位院士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温州的地质工作者做得很好。

此外,金振民还提到,省第十一地质大队正全力打造的温州市地质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重点聚焦温州的生态环境治理、海洋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地理与信息工程建设等技术科研领域,可为市域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注入“温州地质”智慧新动能。

200多万元地质勘查无人机助力“精准”防控
  在现场,三架“高端”无人机就被上潘村的村民围住啧啧称奇。这三架无人机比平时市民们所见到的无人机都要大,每架无人机价值超200万。“一架上天就是半套房子的价格,都是应用在地质灾害调查领域的。” 

此次展示的三架无人机作用各不相同。AS-1300HL无人机带有多平台激光雷达测量系统,最高时速50千米,可自动滤除植被,实时绘制3D立体地,一个架次就可以测绘比例尺1:1000的地图面积1平方公里。

另外,还有适合“单兵作战”的华鹞P550+无人机,含有五镜头倾斜摄影测量系统,拥有全自动化的飞控系统,性能优越的实施差分定位技术等;华鹞P316无人机带有多功能无人机航拍测绘系统,可以在平原、水域、丘陵、丛林等地形或建筑密集区域顺利作业,并保证最高效率的进行数据采集。

应急处置灾害点289个

去年以来,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按照“地质成果进乡村”“地质灾害防治专家进村驻点”两进行动工作部署,主动下沉一线,提供菜单式服务。

“地质灾害防治专家进村驻点”行动期间,派出进村专家79人次,进驻21个村,应急处置灾害点289个,参与抢险救灾58人次;在“地质成果进乡村”行动期间,进驻村庄16个,对接乡镇(街道)15个,进驻技术人员139人次,开展基层宣传教育17次,培训人员1097人。其中,泰顺龟湖镇地质文化村建设可行性方案,已纳入龟湖镇建设计划。


版权所有: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 备案号: 浙ICP备16006943号 CopyRight© 2018 11th Geology Team Of Zhejiang Province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285号